法掌门
扫描关注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标题

[ 规范化的品牌运作是中国家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]

法掌门企业法务
法律法规标签
内容

中国每一个行业的高速发展,都要归功于行业当中领导厂商成功的品牌化运作,IT行业的联想、方正;电器行业的海尔;房地产领域的万科大抵都是如此。这样一批成功企业的兴起,不仅带动了行业的整体水平,同时,也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。建筑装饰装修作为近年来国内迅速成长的行业之一,在多年的发展当中涌现出了一些有实力的代表品牌,同时也出现行业信任危机,涌出大量的投诉案件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,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,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信心,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。

   2004年7月29日,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大力协助支持下,《销售与管理》杂志和千龙新闻网在北京召开了“中国装饰行业品牌化运作研讨会”,会议当中,中装协、京城媒体、清华知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家装行业的东易日盛装饰、来自万科、华润等房地产行业翘楚的诸多企业家,对装修装饰行业的品牌化运作进行了深入研讨。

  近年来,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迅速,成为国内三大消费热点之一,权威数据显示:目前全国从事家庭装饰小型工程的企业达到18万家,2004年预期行业产值将超过4000亿,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.6%。市场繁荣的另一面,也暴露出大量问题,据中消协统计,2003年房屋及装修建材投诉占总投诉比例高达 36.6%,装修房屋合同陷阱多,施工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,环保指标不达标,装修工人无证上岗等违规操作使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,同时也使整个行业信誉降低。较低的市场准入,使得大批无资质的企业和个人承揽业务,争相采用打折或送礼等手段激烈竞争。低价揽客,市场的无序竞争,不仅使行业当中规范运作的厂商蒙受了损失,同时,也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。

  家装之所以让很多市民提心吊胆,就是因为市场上的“游击队”力压有品牌的“正规军”,以低价进入市场吸引消费者,而又无法提供足够的品质保障。据来自上海方面的数据:2003年上海市家庭装修行业的年产值已经突破了250亿元大关,但有规模、上档次的专业装修公司只承担了其中30%的业务量,其余70%都落入了“游击队”之手。这些“游击队”一无装饰装修资质,二无施工人员上岗证,三无营业执照,纯粹以低价取胜。“游击队”、“杂牌军”市场占优的情况,导致了以下数据的出现:去年上海市家庭装饰行业协会一家即受理投诉2364起;市消协接到家庭装修投诉400多起,比往年同期上升86%;而2003年北京市家装市场的产值达到了300亿元,具有规模的品牌专业装修公司市场份额在30%左右,近70%同样被“游击队”所占据,北京市装饰装修协会2003年共受理上门投诉224起,其中非会员单位投诉数量占总数的60%。家装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。